7788小说网 > 回到古代开书院 > 23.集市传言

23.集市传言

推荐阅读:
7788小说网 www.7788xiaoshuo.com,最快更新回到古代开书院 !

    第二十三章

    冬日的夜要长一些,过了卯时,整个长安城还是漆黑一片。

    又过了一个时辰,天才开始蒙蒙亮起来,但彻寒的冬日,街道上空无一人。

    老张驾着马车路过东街,来到平日里最热闹的集市,天太早,集市上还没人,不过老张还是仔细地探查了一番,确保没人看见后,他把那白痴泼皮赶下马车,让他坐在集市的一块石板上。

    那泼皮只顾着嘿嘿傻笑,坐在石板上不动,老张跳上马车,一勒马缰,扬长而去。

    等到日上三竿的时候,东街的集市已经熙熙攘攘全是人,贵人府上的主事、小家小户管家的婆娘,都趁着这个时候出来买些新鲜的吃食。

    没有了往日讨价还价的声音,大家此时都围着王虎看热闹。

    王虎,东街上最无耻的泼皮无赖,但凡来过这个集市买东西的人,有谁不知道这油痞子?素日里最喜欢恐吓买菜的老太婆收取保护费,恐吓不得就硬抢,最不济的时候,连拿个破碗讨口饭吃的老乞丐他也抢,抢得的钱喜欢喝口小酒,到赌场赌上几把。

    听说前天晚上他手气不错,赢了几把,昨日还有人看到他在酒楼里吃了三斤牛肉,后来又在破庙里搞了小娘子,真真是风流。

    怎么今日就成了这副熊模样?

    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如今这副痴痴呆呆的熊模样总比他以前那副欺负弱小的狗模样要好。几个被他欺负过的老太太,一把老骨头了,吃力砸了他一大篮子的烂菜叶子,啐了他一脸的口水。

    王虎只知道咧嘴嘿嘿傻笑,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支支吾吾好像在说话,只不过周围太吵闹了,听不大清楚。

    众人瞬时很有默契地安静下来,只闻:“勤王府有鬼……勤王府有鬼……”如此反复不停。

    片刻的沉默后,集市炸开了锅!

    “想必是王虎想钱想疯了,跑到勤王府想偷些值钱的东西,结果碰上了恶鬼,活生生被抽了七魂六魄,成了这副模样。”

    “皇家阳气重,怎会有恶鬼呢?”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嗤之以鼻,道:“怎会有恶鬼?难道你们还不知道勤王府昨日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还能问出这样的问题!”

    一些消息还不灵通的人,纷纷摇头,好奇地等待那人继续说。

    书生愤慨道:“昨日勤王府世子百日宴上,一丫头把平王妃的罪行给抖露了出来。勤王妃飞扬跋扈,心狠手辣,打死丫鬟,迫害下人,才嫁过来一年,柴房里就死了十数个下人,等到这些下人的家里知道消息的时候,只剩一堆骨头,你们说说,这样阴气怨气重的地方,能不出恶鬼吗?”

    又一个书生站出来道:“我也听说了,不仅如此,勤王还意图谋害同足,幸亏靖王妃天资聪明,一首《咏豆羹》才化解了危机。”

    “是不是那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正是!”

    “依我之见,这勤王府里,最最毒恶的恶鬼,就是这勤王夫妇。”

    “嘘,兄台小声点,被人听到可是要掉脑袋的。”

    集市上的人还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昨日和今日发生的事情,勤王府之中有恶鬼似乎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没有人怀疑其中的真假。

    ……

    ……

    集市的东边,一辆素静的马车停靠在边上,一个书童模样的肉团子刺溜刺溜地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老先生,老先生,我打听到啦!”

    门帘撩开,只见一个鹤发长胡的老人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严肃正直,一丝不苟,老人家年纪已过六十甲子,身子却还很硬朗,目光炯炯有神。

    “到马车上来,慢点说,说清楚了。”老先生说道。

    那肉团子爬上马车坐下,老先生就问道:“阿旷,写出那两首诗的是何人?”

    被称为阿旷的肉团子很肯定地答道:“靖王妃唐小诗。”

    老先生吃了一惊,思忖了片刻后又自言自语笑道:“一个女子竟能写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这样的诗句,谁说我大楚的女子无才!有意思,有意思,直接了当,言简易懂,此女与老夫甚是同道。”

    老先生昨夜受好友之邀,在品诗会上听到了这两首诗,一开始还有人批判这两首诗根本不算诗,用词遣句太不华丽了,可仔细品读后又觉得意味深长。

    尤其是老先生,他从来都不主张华丽而无用的诗词,所以这两首诗很符合他的口味,他甚至能想到,若能和作者畅谈一番,必定痛快。

    回到家后,心里反反复复念的都是这两首诗,只可惜他忘了问友人这两首诗出自何处,心里痒痒了一整晚,所以一大早他就带着阿旷出来了,想不到路过集市就打听到了。

    老先生又急问:“靖王府在何处?”

    阿旷说道:“老先生若是要去拜访靖王妃,恐怕要去北庄的三味书院。”

    “为何?”

    阿旷答道:“学生还打听了,靖王妃在北庄三味书院教书,不住在靖王府。”

    “教书?”老先生好奇了。在楚朝,富贵家的女子读书并不少见,可这女子教书,还是第一回听说。

    世人偏见,总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觉得女子只能干些家长里短的杂事,如何能担负教书育人的大任。

    “她门下的学生是哪家贵族子弟?”老先生问道。

    “没有贵族子弟,都是庄上农家的孩子,还有捡回来孤儿。”阿旷答道。

    老先生再次震撼,片刻之后又哈哈大笑,能写出那样惊世骇俗的诗句的女子,又怎会是普通女子呢?看来她这个人就如她的诗句风格一样,简单大胆,不拘一格,不惧世俗偏见。

    “阿旷,世人都道,读书看血统,看传承,祖上书香门第更容易出奇才,因为一脉相传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如今靖王妃收下的学生都是些土娃子,祖上大字不识一个,你觉得她能把这些土娃子培育成栋梁之才吗?”

    阿旷认真思考,恭恭敬敬回答道:“学生不敢妄言,不过学生记得老先生教过学生,事在人为,天道酬勤。”

    老先生点点头。

    是呀,事在人为,人人都有个脑袋,谁说土娃子就不能读书呢?谁说土娃子就比贵族差?

    “走!去北庄看看。”